- A+
诸葛亮首次北伐,因为用错了马稷导致自己大败,很多人都不解明明刘备都提醒了诸葛亮不要重用马稷,为什么诸葛亮还如此坚持呢?实际上诸葛亮这番作为很有可能跟马良有关,马良是马稷的哥哥,而且马良也是马家五兄弟中最有才能的一位。但是马良却战死在了夷陵之战上,这对于蜀汉来说是非常重大的损失,马稷虽然不及马良,但也有点小才华,所以诸葛亮就像试试马稷到底能不能像马良那样予以重任,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让蜀山人才凋零的更加迅速。
公元223年,汉昭烈帝刘备去世。临终前,刘备在白帝城将自己儿子刘禅和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了诸葛亮。此外,刘备还语重心长地对诸葛亮说:“马谡此人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。”在未来的岁月里,诸葛亮对刘备所有的嘱托,都用实际行动给了回应。唯独只有“不用马谡”这一点,诸葛亮却没有听从。最终,诸葛亮任用马谡防守街亭,导致第一次北伐大败亏输,造成了严重的损失。
那么有很多读者感到奇怪,诸葛亮为何不听刘备的劝告,一定要任用马谡呢?这就要从马谡的兄长——马良说起了。
诸葛亮本是徐州琅琊人,后因躲避战乱寓居于荆州。作为客人的他,与多个荆州大族交好,比如襄阳的马氏家族。在当时,马氏家族出了五个青年才俊,被称为“马氏五常”,其中马良排名第四,马谡排名第五。在马氏五常,又以马良(季长)最为优秀。由于马良长着一对白眉,故有“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”之说。相比于兄长,马谡(幼长)虽然才华横溢,但还是要差一点。
对于马良才能,诸葛亮可谓是推崇备至。诸葛亮投靠刘备后,立即将马良举荐为官。其后,诸葛亮随刘备入蜀,马良留守荆州。虽然分隔两地,诸葛亮和马良仍然书信往来不断。在诸葛亮看来,马良是蜀汉人才梯队的重要一员,可堪当自己接班人的人杰。从左将军掾到侍中,马良的官越做越大。
后来,马良还曾代表蜀汉出使东吴,得到了孙权的热情接见。孙权评价马良:“此人之奇雅,不下于孔明。”孙权竟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,并给予极高的礼遇。
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,马良最终还是死在了孙权手上。在夷陵之战中,马良随军参战。刘备刚愎自用,没有将足智多谋的马良带在身边,而是让他去招抚武陵的五溪蛮,也就是沙摩柯等蛮王。与马良一样,另一位智谋之士黄权也被刘备打发到江北防御曹魏。失去了两个重要参谋,刘备终于犯下了兵家大忌,遭陆逊火烧连营700里,大败亏输。由于兵败如山倒,马良最终被吴军杀死。
由于没能劝服刘备不要伐吴,诸葛亮因此长期陷入自责之中。他曾哀叹道:“若法正在,必能劝说陛下不要讨伐吴国,即使讨伐了,也不至于有这样的大败。”同时,诸葛亮还为蜀汉人才的凋零而惋惜。马良年轻,且具有统帅之才,他的死又如何不让人痛惜。因此,诸葛亮非常重视他的弟弟马谡,想把他提拔为自己的接班人,也算对好友马良的一种补偿。
刘备看出了诸葛亮对马谡的重视,当然也看出了马谡“言过其实”的毛病。因此他才会死前特意告诫诸葛亮,绝不可大用马谡,更不能让他当你的接班人。然而诸葛亮或许出于侥幸心理,或许看到马谡确实有才,因此没有听从刘备的请求。
此后,诸葛亮经常将马谡派到地方锻炼,又将他带到军中,当自己的参谋。不仅让他接触地方治理,又让学习军事指挥,很明显他是想让马谡成为文武双全之人,让他成为蜀汉的支柱。而让马谡防守街亭,是诸葛亮对他培养计划的重要一步。如果马谡防守住街亭,使蜀汉成功掠取凉州。到时马谡一定威望大增,让他接班的计划自然也顺理成章。
然而令孔明失望的是,马谡违背军令,私自上山防守,最终被张郃截断水源,导致了大败。正所谓军法如山,诸葛亮只好处死了马谡,并对自己不听刘备遗命感到后悔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挥泪斩马谡”。
总之,马良的死,是蜀汉最大的损失之一。相比于善于守成的蒋琬、费祎等人,马良的能力要更强;相比于出身降将的姜维,作为“荆州派”的马良要更加苗根正红。但可惜的是,他最终战死了。
诸葛亮出于补偿心理,想将弟弟马谡当哥哥用,但最终还是失败了。马谡死后,蜀汉的人才储备更加凋零,其灭亡也就无法避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