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节衣缩食“淘宝”藏古币 12年后赠博物馆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投资项目百科
摘要

身材壮实,声音低沉,谈起古钱币来头头是道。昨日上午,楚天快报记者初见大二学生刘岳楷,就见识了他在文物收藏方面的“老道”。刘岳楷是土生土长的保康人,自小受到家人熏陶,对楚文化充满向往。“家里的书不能按本算,要论斤算,足足有好几百斤!”在这样的环境下,他自小爱读书,尤其是历史书籍,常常废寝忘食。

身材壮实,声音低沉,谈起古钱币来头头是道。昨日上午,楚天快报记者初见大二学生刘岳楷,就见识了他在文物收藏方面的“老道”。

刘岳楷是土生土长的保康人,自小受到家人熏陶,对楚文化充满向往。“家里的书不能按本算,要论斤算,足足有好几百斤!”在这样的环境下,他自小爱读书,尤其是历史书籍,常常废寝忘食。

刘岳楷8岁那年,家人翻拾老屋,拾掇一个旧衣柜时,被他看到一摞“压箱底”的钱币。他当时只觉得很稀奇,把钱币当作宝贝装起来,跑到书房看书求解。

“这是什么?”晚上休息时,刘岳楷依然兴奋得睡不着觉,追着父亲刨根问底。“这是清代的钱币,大概是康熙年间的。”父亲说完,便睡下了。

匆匆数语解不开刘岳楷的诸多疑问。“这背面又是什么意思?”为了找到答案,刘岳楷更加对书籍和古钱币着迷。

课余时间,他扎进了书堆,翻阅大量历史书籍。遇到不认识的字,他就问家人和老师,随身还带着一本新华词典,逐字逐句去查阅。

吃青菜、啃馒头每月省钱淘“宝贝”

自此,刘岳楷省下每一分零花钱用来“淘宝”。听说哪家有古钱币,他立马放下碗筷飞奔而去,央求别人卖给他,被家人笑称“小疯子”。

上初中时,刘岳楷每月的生活费大概有280元。那时别的同学都喜欢吃荤菜,他却经常吃青菜、啃馒头,每月省下100来块“淘宝”。

刘岳楷说,那时一枚古钱币要50元左右,贵的要700多元。但他已经“走火入魔”,一到休息时间,就往保康县十字街的古玩店跑。

在这里,他逢人就问:“有古钱币吗?”看到什么买什么,想方设法省下的钱,很快就花光了。晚上睡觉前,他还要拿出“宝贝”反复看几遍,暗暗偷着乐。

到17岁时,有了9年收藏经验的刘岳楷,已累计收藏各类古钱币、邮票达1000多枚。

然而,一次他带着“宝贝”和古钱币爱好者交流时,却换来嘲笑。“你那都是假币,一堆垃圾”“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”……

那晚,刘岳楷想了一夜,最后痛下决心:“迟早有一天,我要做出成绩给你们看!”从那以后,他开始恶补与收藏相关的专业知识。

潜心钻研成行家藏品悉数赠家乡

日复一日勤钻研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刘岳楷积累了丰富的收藏知识,对古钱币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见解。去年,他先后在《中国收藏界》《收藏界、钱币》等知名刊物发表文章,分享自己的藏品和见解,还和这些杂志的主编成了忘年之交。

刘岳楷说,古钱币承载的是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,有助于人们了解区域性、阶段性的历史、货币流通情况和经济发展,也促使人们自觉地去保护古物。

2012年暑假,听说保康县有个村民修房时,出土了3罐重约15斤的汉代五株钱,刘岳楷急忙筹钱赶去。等他赶到时,这些钱币已被贩卖。“很痛心,很遗憾。”随后,刘岳楷开始审视自己收藏的意义和价值。

今年4月,刘岳楷和朋友一起参观保康县博物馆,他发现馆内古钱币的收藏数量、品种较匮乏。“保康是楚文化的源头,我是家乡的一份子,应该尽一份力。”于是,他萌生了捐赠的念头。

5月27日,市文物局、博物馆专家组赶到保康,对刘岳楷拟捐赠的藏品现场鉴定。鉴定表明,这280件藏品包括货币、瓷器(含瓷片标本)皆为真品。按照相关规定,保康县文物局同意县博物馆依法接受这些藏品,用于历史研究和展示宣传。

昨日上午,刘岳楷赠出280件藏品,包括汉、唐、宋、清及民国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铜币和纸币,其中不乏汉代白金三品龙纹币这样罕见的古钱币,及历史上诸如安南等藩属国的对外贸易类古钱币,民间的私铸钱币,材质包括铜、铁、银、镍等。还有一枚战国时期楚国的鬼脸钱,是战国中晚期楚地的主要流通货币之一,对保康楚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。

保康县博物馆馆长王洪琪介绍,这些藏品年代跨度大,品种较齐全,涵盖秦朝到民国时期,乃至解放初期的币种,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贸易状况,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收藏研究价值。

历史上的今天:

投资项目网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